close
1. 依照讀者屬性,下其生活或工作需要的工具或觀點文標題。
2. 大型議題必須考量時間以及與讀者的行動方案連結。
3. 對於文章內部的引用資料來源,必須單一而方便引起共鳴。
4. 挑選合於議題之核心特定社群議題的專人臉書專頁作為分享的第一動。
5.挑選人們休憩的時間。
6. 撰寫的文理,難的部分,細數邏輯,易的部分,應擴深處理。
7. 文章的本題,可以回應該文作者以外有趣或重要的觀點。
8. 文章的價值,至少兼及兩篇文章以上的摘錄重點。
9. 個人性的意見,應該透過邏輯與案例詮釋,將它呈現為論文式說法,避免用〔筆者的意見是...〕來說明看法。
10.長文可以用PDF檔,並重視文章的排版,讓人下載收藏。
11.短文可以用小型文摘精選文字當作說明,讓人興起第二動閱讀的衝動。
12. 作者可以親自感謝核心有關議題的社群或個人臉書,親自留言感謝分享的動作。
附註:本文為 動向研究所「2017電商行銷策略建議」評論專文的行銷設計概念分析。該文在一般臉書專頁的貼文成效表現上,相當良好(此篇文章為5400字研究文獻,PDF檔案,24小時內分享數即達56人),因此,本文以該文之行銷設計為例,整理如上述。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