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苦有很多種,思親的、貧窮的、危病的、亡急的。
在這些像是乾冷天裡凍傷的創口裡,人的思緒,不免單直,但是,得以纏糾的,卻可能雜上很多人生落失或甘甜的倒影。
而很多人,都有一種想像,就是極度的物質匱乏,可能讓志氣被磨消,使人們只能專注於可得的有利之事。這種想像,跟實際的狀況往往是差距很少的。
原因正是,人其實是不習慣對於生存所需沒有選擇的,也可以說,人是不易面對毫無希望的窘境的。而正因如此,人苦的時候,才憶起更苦,或者沉浸過去的甜美。
看起來,這好像是人一種幼嬰般的嬌弱依賴習慣,似乎會讓未曾遭逢孤苦貧病的人所害怕。但其實,正因如此,人也因此才會處處積極求生,在望見此刻的現在,總是馬不停蹄地覓尋下一個時刻的各種希望。
這種對希望幾近於人類染色體般鑲嵌於人心裡頭的熱切企及,於是,就這樣,讓人有更大的意志面對困頓,並願意咬牙苦撐。除了曾有的甘甜,就可讓一般人稍解苦楚心懷外,對於堅韌的人而言,當下的歷程,甚至也能像參透似般,只願期待下一次的更好心情出現呢!
_____
作者:陳建強 (麻辣起子 Jakoo Chen けを)
台灣南投人。 台大政治研究所碩士,曾於網路創業團隊、數位出版公司(文字編輯、募資企畫撰稿人)、國際商貿企業(行銷企劃)、中研院(研究助理)、指標性政策研究機構、經貿產業外交類屬的國家級民間機構(產商網絡推促、高層官員談話稿撰寫、國際事務部研究專員、刊物設計規劃與執行)、指標性數位行銷企業(專欄作者)等單位工作過,後續並自行開創網路零售企業,經營商店、銷售茶葉,並專事商業分析寫作。 專業興趣,定位在小說、故事與商事分析寫作。期使自己能以寬廣、包容、多元、色彩、深刻度更高的方式,對社會中科技、信仰、商管等文化發展、前瞻領域有關概念與意象,有力地做出微薄的拆解或組合貢獻。